您知道应该怎么和孩子的老师沟通吗?每次见到老师,都应该说点啥?
如何和老师正确、良性沟通,是很多家长头疼的头题——和老师说得太多,担心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和老师沟通少,又怕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家长与老师经常保持联系,一方面是对老师工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
家长究竟如何和老师沟通呢?北京四中语文特级教师连中国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给您支两招,今天小编为您精心选取的好书连载,一定要看哦!
一、与老师科学沟通
◆孩子的良性发展,需要家长和老师协同作战
与老师交流时,家长要注意倾听老师对孩子的判断。针对孩子目前的优缺点,与老师商量相应的办法。家长不能只满足于自己的“陈述”,“发泄”完后便扬长而去,应该给老师留出一定的说话时间。
在与老师交换信息的过程中,家长要搞清楚孩子“真实的状态”,知道孩子目前“怎么了”。同时在老师对孩子某些状态作出判断的基础上,冷静客观地看待并分析孩子出现的问题。
即便孩子没有任何学习问题,家长也应该和老师经常联系。在交流中,家长可以更多地获知老师的教育理念,家庭、学校产生有效的合力,对孩子才能产生更积极的教育意义。一个孩子的良性发展,不但需要优秀的老师,还需要优秀的家长,更需要优秀的老师与优秀的家长配合起来,协同作战。
◆与老师沟通,哪些问题应注意
1. 认为老师忙,替老师着想,就不去与老师沟通了——
这样做的坏处是对孩子的教育变成了家长与老师各自的孤军奋战,学校和家庭长期“配合”不上。
2. 自己的孩子成绩差,“没脸”去见老师——
学校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得分教育,孩子目前成绩欠佳,不断完善提高就是了,不存在“丢脸”的问题。无论多么好的学校,孩子之间分数的差异总会有的,这是正常现象,不会遭到老师的“歧视”。
3.满足于向老师倾诉,忽视了老师对孩子的判断;爱子心切,有时不大能接受老师对孩子的判断——
正是因为这样,老师可能会对孩子出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采取“婉转”的表达方式。这时候,家长就更应该拿出些胸襟与气魄,与老师坦诚相待,深入交流孩子的“事”,耽误不得。
3. 不能把孩子当成满足自己虚荣心的筹码——
老师褒奖孩子,家长便犹如表扬了自己,一味自得,很容易看不到孩子身上的缺点,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