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夹 联系我们 黄广学校 增城学校
 
师生园地
 
您所在的位置:黄冈中学广州学校 > 师生园地 > 教学教研 > 小学生开展国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小学生开展国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黄广中学广州学校实验小学  范小梁

内容摘要:本文从认识国学的博大精深开始,以营造浓郁的国学经典文化氛围、采用诵读、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利用课余时间分层次、等级的背诵古诗文、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活动、编写《国学》教材,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多种形式开展对小学生的国学教育,让小学生浸悟国学,提高他们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进一步养成好习惯、好品质,为他们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指出,我们在小学引入国学教育的时候,必须要结合现在的社会情况加以引导,不能死搬教条,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因材施教,做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关键词:小学生  国学教育  探讨实践

当前,小学生喜欢阅读的是卡通漫画、童话故事,同时受电视、电影文化的冲击,对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因此,读经典、诵经典、长知识、得智慧,加强国学教育非常必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同时还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它告诉我们,作为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的基础,阅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能从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懂得社会伦理道德,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处世态度。

一、认识国学,了解我国国学的博大精深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看待小学生学习国学这个问题呢?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确什么是国学。章太炎先生在《国学概论》中有个粗略的论断,即“一国所有之学也”,即一个国家所有的学术或文化。在中国则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包括了哲学、史学、文学、礼俗学、伦理学等等。如此众多的学术,小学生到底应该学习哪些呢?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有着壮美的大好河山。对于国学里记载这些历史事实、讲述这些历史故事、描述祖国锦绣河山的文章,大家没有太大的分岐,小学生应该而且必须读。对于国学进入小学教育分岐最大的就是一些有关哲学或是世界观方面的文章了。一些人一个劲地贬低国学(实际上是指国学里的有关世界观方面的文章,不是指整个国学),把国学说得一无是处;一些人拎出只言片语断章取义,以糟粕放大加挞伐;有人爱走极端,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祸国之源。相反,另一些人则认为国学是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思想根基、力量根基,也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大自信力量的源泉。甚至认为国学不立,民族何以立?其实没这么绝对,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国学也是一分为二的,有精华,也有糟粕。

现在我们倡导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进小学课堂,其实也就是帮助广大小学生感悟这种“道”。比如:“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原则,“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等,如同“朝闻道、夕死可矣”一样,正是这些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曾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使他们为民族为国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让我们广大小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名著,就是让他们在明天不断地感悟着人生之“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据《南方教育时报》2013924日消息,深圳宝安区教育局即将出台首个《宝安区国学教育工作发展五年规划》,根据《规划》精神,将在全区379所学校推广国学教育。这是国学教育全面推广的具体表现。

二、诵读国学,形式多样感悟国学真谛

1、打造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国学经典文化氛围

我校从校园文化外部环境建设开始,主题凸显经典文化。走进校园,一股浓郁的国学味迎面扑来,文化墙与教室文化交相辉映,让孩子们在与古贤圣人的对话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国学经典的浸润。

校园内文化围墙,开篇用隶书写着我校的办学思想“授人以渔”、“情商重于智商”、“方法胜于知识”,还有古香古色的“仁义礼智信”等字释义的竹简册、十大经典名句释义、中国十大名人、世界十大名人、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各年级孩子喜欢读的书等等,让孩子们品味悠远的文化韵味,展望着世界苍穹的天空。

我校的教室文化建设各有特色,虽百花齐放,却不离国学韵味。最具特色的是各班的板报设计:一改以往现办现设计的做法,各班的板报均配以古典韵味的插图,勾勒传统风格的边框,运用各种字体展现板报风采。另外还有班级文化牌、荣誉栏等,彰显我校特色。

2、采用多种形式,传授国学教学方法

国学教育通常以诵读为主,如果单一的诵读,学生会觉得枯燥单一,所以,在国学诵读教育中,教师做到教学互动,形式变化多样,要引进新鲜事物的刺激。可以做游戏、竞赛,编一些简短的歌谣,准备一些图文并茂的卡片,搜集相关的趣闻轶事,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吸引孩子国学诵读的欲望。国学教育,除了读经诵典,“感悟”亦是不可忽视的策略。“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音韵美,才能进入文章的内部,感受、品味,才能获得顿悟与积淀,获得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朱自清先生强调的“经典训练”,主要指的是“讽诵”即朗读、熟读、吟诵等。关于这方面的“训练”,朱自清先生有很多重要的见解,值得我们重视。如:“经典给人知识,教给人怎样做人,其中有很许多语言的、历史的、修养的课题,有许多注解,此外还有许多相关的考证,读上百遍,也未必能处处贯通,教人多读是有道理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

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润物无声、教学无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小学生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对古文、经典却不感兴趣,因而要想使他们对经典有产生兴趣,深入了解,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做到无痕、无声地教育及多方面的兴趣培养。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诗词、文章,涉及到戏曲、医药、绘画、书法等国学知识,我们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把握教育时机适时进行国学教育。在教《孔子拜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一文中,在教“拜”字时,让学生通过说文解字的方法来让学生记“拜”,并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了中国汉字构造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向孩子们介绍了孔子简介,诵读了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通过诵读孔子的名言,不仅有利于课文的理解,还加深了对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先生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读经、诵典的兴趣。

2)利用课余时间,分层次、等级的背诵古诗文

我校在学生队列行走时、就餐后等时间安排学生诵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之初,性本善”这些朗朗入口的古文,根据年级的升高,阅读等级难度相应提高。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活动

我们开展“品三国”、“我眼中的……”、“经典诗词同分享”、参加区经典美文诵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加兴趣盎然诵读。

大课间活动的音乐全是传唱国学经典的旋律,如《国学礼仪操》,学生边诵经典边舞蹈,动中有静,诵中有悟,在活动中既锻炼身体,又接受国学对心灵的沐浴。

在《红领巾跳蚤书市》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已经读过的书籍拿到市场中来交换或出售,不但交换购置了新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3、编写《国学》教材,自主开发校本课程

我校从易到难收集了部分经典,编成了学校的《国学经典读本》。其中收录了《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中国古代早期教育启蒙读本,让学生领悟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文明和传统文化;收录了《论语》节选,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懂得如何为人处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收录了部分唐诗宋词、古代散文以及近当代文学作品,让孩子们不断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课程设置上,我们每周安排一节传统文化教育课,一节书法课。

美文诵读中,我们还提倡和家长共同学习,由校内辐射到校外,提高家长的国学素养。

三、浸悟国学,学校校园盛开文明之花

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学院院士、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吴征镒教授,一辈子遵守其父母传下的“五之堂”的家训。这“五之”就是《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吴家六兄弟中出了三个院士。《中庸》使吴家子弟高尚其志,又掌握了很好的思想方法与治学之道。吴教授从幼年起即恪守家训,成年后又把这治身治学的格言传给了后辈的科学家。

上述事例就是学习国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在不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进一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活动,也可进一步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1.以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篇为主。依次系统地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大学》、《中庸》、《孟子》、《论语》、《道德经》等,使之具备一定的国学基础,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2.充分利用学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诵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好知识储备,并以此锻炼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记忆内容的质量。

3. 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学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修养。正是“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4.增强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读书、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与能力,指导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学习与批判、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国学教育是德育过程,它能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在国学教育的影响下,孩子对社会,对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不断扩大和加深,国学教育中有许多经典故事,它们能引起孩子们在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运用实际生活和文学作品里的典型形象,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四、反思国学,不能作为包医百病的良方

我们在小学引入国学教育的时候,必须要结合现在的社会情况加以引导,不能死搬教条。比如:在孔子学说思想中,“仁”是核心,孔子以仁为指导,在伦理、政治、教育等方面建立起了自己的一整套学说。“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基本原则是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从“仁”出发,就会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这显然不乏理想主义色彩。当我们的小学生学习这个文章时,我们就不能一味对他说要“仁”,我们必须要给他说明“仁”也是有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的。我们可以用“仁”来对待同学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但不能用于所有的人和事,我们应该把“仁”的故事与“农夫与蛇”的故事在同一堂课上讲给孩子们听,要让他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只是每天背23篇《三字经》,而是讲清楚里面包含的历史意义,以及它在现实生活中的适用范围,明白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有这样,国学才能继续发扬光大,也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在小学进行国学教育时,还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因材施教,做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比如讲到见义勇为、面对国家财产的损失、森林大火时,小学生该怎么办?我们不应该告诉他自己去灭火,他太小,这不属于他应该做的事。他只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报警等。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要孩子们见义勇为,那就有违国学教育的本质,并招致多数人的反对。同时也与当前的“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格格不入。

浓郁的书香氛围,圣人的千古文化精髓,浸润了孩子们干涸的心田。在朗朗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的同时,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身上可喜的变化。《孔融让梨》、《弟子归》中为人处事的道理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追求,学生变得举止谦逊有礼、说话文明动听、相处团结和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身上凝聚,在同学之间传递。孩子们在国学的乐园里,用读书开启智慧,阅读中完善人格,与圣贤对话,与书籍为友,相信我们的努力,会让国学教育绽放出绚丽之花.

参考资料:

1、  朱自清:《经典常谈》(三联书店  1980 年重印) 

2、  郭齐家:《关于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1年)

 
黄广中学增城学校 黄广中学广州学校 缴费中心 学校微博 校长邮箱 报名邮箱 招聘邮箱 在线留言 家校通 来校路线

版权所有 | 黄冈中学广州学校实验小学  粤ICP备2023069444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402000873号


一校区地址:广州市花都区凤凰北路三东路段
联系电话: 020 - 37711888
二校区地址:广州市花都区金谷南路
联系电话:020-36951999
电子邮箱:hgsyxx@126.com


网站内容解释权归黄冈中学广州学校实验小学